河阳桥怎么写好看:
河阳桥历史词典解释
即河桥。西晋泰始十年 (274) 杜预建造于富平津,在今河南孟县西南黄河上。为黄河南北交通要道之一。北魏、东魏先后筑河阳三城于桥北、桥南及河中洲上,为洛阳外围戍守重地。唐代通称河阳桥。《唐六典》: 天下河桥有三,此其一。杜甫 《后出塞》 诗: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又称河桥。唐杜甫《后出塞》诗:“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即指此。参见“河桥(1)(3)”。
词语分解:
- 河阳桥的解释 晋 杜预 于古 孟津 所建的跨 河 浮桥。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朝进东门营,暮上 河阳桥 。” 仇兆鳌 注引通典:“ 河阳县 ,古 孟律 ,后亦曰 富平津 ,跨 河 有浮桥,即 杜预 所建。”
- 河阳的解释 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
- 桥的字典解释 桥 (橋) qiáo 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桥梁
历史地名推荐:蟠龙洞
在今四川梁平县东蟠龙山西麓。舆地纪胜 卷179梁山军: 蟠龙山 “洞溪中有二石龙状,首尾相蟠,故名”。洞分天洞、地洞。天洞旁崖。地洞在天洞右上方,又名水洞,水从崖直泻而下,颇为壮观。南宋诗人范成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