椔翳历史词典解释
《诗.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孔传:“木立死曰菑,自毙为翳。”菑,通“椔”。后以“椔翳”泛指枯木或枯萎的草木。明 宋濂《祭古帝王陵墓文》:“涉世既远,陵墓所在,往往鞠为椔翳,祭祀之礼遂致废而弗讲。”
词语分解:
- 椔翳的解释 枯死的草木。 唐 韩愈 燕喜亭记:“輦粪壤,燔椔翳。” 朱熹 考异:“诗:‘其椔其翳。’注曰:‘木立死曰椔,自毙曰翳。’”按,椔,今本诗·大雅·皇矣作“菑”。
- 椔的字典解释 椔 zī 直立着的枯木
- 翳的字典解释 翳 yì 用羽毛做的华盖
历史典故推荐:国君含垢
含垢:忍受垢耻。 意谓一国之君,为了顾全大局,有时也不免含垢忍辱。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杨伯峻注:“含垢,杜注云:‘忍垢耻’。老子云:‘受国之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