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历史词典解释
对敌人和对自己的情况都了解,就会无往而不胜。孙子认为,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可能各半;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都有危险了。
【出典】:
《孙子·谋攻》:“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例句】:
《毛泽东选集》卷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词语分解:
- 不殆的解释 不危险,不会失败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历史典故推荐:水落石出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后因以“水落石出”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宋 陆游谢台谏启:“收真才于水落石出之后,坐销浮伪之风;察定理于舟行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