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孔子闻俎豆历史词典解释《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 俎豆,本指礼器,孔子所谓“俎豆之事”指礼乐等文化方面的事。卫灵公问孔子问布阵打仗的事,孔子以未学不答,意思是治国应以礼乐,不应用武力图霸。后以此为咏习治礼乐之典。 元.张可久〔中吕.红绣鞋〕《次崔雪竹韵》:“学孔子尝闻俎豆,喜严陵不事王侯。” 词语分解:- 孔子的解释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
- 俎豆的解释 1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2 ∶指奉祀俎豆千秋
历史典故推荐:哀荣同“生荣死哀”。唐 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匡 汲俄宠辱,卫 霍竟哀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