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山怎么写好看:
韭山历史词典解释
①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四十里,与凤阳县交界处。《方舆纪要》 卷21定远县: 韭山 “山暖多韭,因名。上有石城,兵火时保聚处也。山下有涡穴,涧水尝流不竭”。
②即今浙江象山县东韭山列岛。《方舆纪要》 卷92象山县: 韭山在 “县东南百里海中。山多韭,形势巍峨,岛屿深远”。
又名九山。在安徽省东部定远县与凤阳县接界处。东西走向。因地暖多韭,故名。海拔221米。山体由石灰岩和砂岩构成。多松树,产柴胡等中药材。山下有石灰岩溶洞韭山洞(又名仙人洞),洞深897米,宽约30米,高约20米。为旅游地,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词语分解:
- 韭的字典解释 韭 jiǔ 〔韭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而扁,夏秋间开小白花;叶和花嫩时可食,种子可入药
-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历史地名推荐:阳崎渡
一名郑公渡。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南阳岐。清一统志·福州府二:阳崎渡“在侯官县西南。波流最险。元郑潜造舟济之,有石刻曰郑公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