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书归怎么写好看:
负书归历史词典解释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一作愧)色。”
战国时,苏秦游说秦昭王意见未被采纳,资用乏绝,只得负书担橐,离秦奔回家乡洛阳。后用为咏士失意落魄之典。
唐.陈子昂《送梁李二明府》诗:“负书犹在汉,怀策未闻秦。”
词语分解:
- 负书的解释 1.背负书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去 秦 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南史·文学传·刘勰:“初, 勰 撰文心雕龙五十篇……未为时流所称。 勰 欲取定於 沉约 ,无由自达,乃负书候 约 於车前,状若货鬻者。 约 取读,大重之。”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负书从我盍归去,羣仙正草新宫铭。”2.背负。艺文类聚卷九九引尚书中候:“ 尧 沉璧於 雒 ,玄龟负书出,背甲赤文成字。” 唐
- 归的字典解释 归 (歸) guī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
历史典故推荐:吴台草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受剑,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为汝父忠臣……今汝不用吾言,反赐我剑。吾今日死,吴宫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