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怎么写好看:
闸北历史词典解释
清康熙十一年 (1672),在今上海市福建路桥附近的吴淞江上建闸,后毁。雍正间又于老闸之西建新闸。新闸以北之地通称闸北。相当今上海市闸北区。
区片名。又称沪北。在上海市区北部,跨闸北、虹口、普陀三区。其范围南滨苏州河,北近广中路一线,东达宝山路、河南北路,西至曹家渡、光新路,约20平方千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今福建中路附近建闸,后称老闸,不久废塌。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建闸于今大统路桥附近,称新闸,后亦废弃。嗣后称新闸、老闸以北一带为闸北。是上海市陆上交通的门户。设有铁路上海站和多个长途汽车站。
词语分解:
- 闸的字典解释 闸 (閘) zhá 拦住水流的构筑物,可以随时开关:闸口
- 北的字典解释 北 běi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
历史地名推荐:梁上铺
即今贵州三穗县南良上乡。清一统志·镇远府 “宛溪铺” 条下: 又有 “梁上铺” 等,“皆清江通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