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河怎么写好看:
闸河历史词典解释
明、清会通河的别称。会通河地势中间隆起,向南北两端倾斜,高下相差悬殊,加以河道东西两岸地势多有起伏,水源不均,故元代在沿线设闸,分段启闭,递相灌输,以利通航。明末全河建闸五十一座,清乾隆时有闸四十九座。河道河闸化,故名。因会通河为运河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漕运,故又称“闸漕”。闸官 官名。元代置各闸提领官、监闸官,明代始称闸官。清沿置,为未入流之杂职,例以吏员担任。掌司各水闸之启闭,按时蓄水、泄水及各闸之维修管理事。
词语分解:
- 闸河的解释 设闸的河段。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杂舟:“此舟来往七百里内,或好逸便者径买,北达 通 津 ,只有 镇江 一横渡,俟风静涉过,又渡 青江浦 ,溯 黄河 浅水二百里,则入闸河安稳路矣。”
- 闸的字典解释 闸 (閘) zhá 拦住水流的构筑物,可以随时开关:闸口
- 河的字典解释 河 hé 水道的通称:河道
历史知识推荐:崔胤
854—904 唐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乾符进士。累迁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为宰相。与朱温相结,欲倚之除宦官。屡罢政事,均以朱温支持再起,先后四拜宰相,时号“崔四入”。天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