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卫大将军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在武职中地位仅次于大将军,握有实际兵权。十六国北凉沿置,沮渠蒙逊立其子政德为世子,加此职并录尚书事。南朝梁、陈亦置,地位极高,多以宗室任之。参见“镇卫将军”。
词语分解:
- 镇卫的解释 镇守捍卫。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晋书·孝武帝纪:“ 杨亮 为西戎校尉, 雍州 刺史,镇卫山陵。”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勇不足以镇卫社稷,而暴足以侵軼里閭。”
- 大将军的解释 武官名。始于战国,汉代以后历代沿置,为将军的最高或较高的称号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州军务记
历史官职推荐:传舍啬夫
官名,即“传舍吏”,为管理传舍的小官吏。参看“传舍”、“传舍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