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历史词典解释
简称湖广行省。元至元中置,治所在武昌路(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以辖境包括宋之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而得名。辖境相当今湖北长江以北的小部分、以南的大部分、湖南全省、广西全区、广东自电白、茂名以西和贵州除北盘江流域以外的地区。明洪武九年(1376) 改为湖广布政使司 (习惯上仍称行省)。辖境北界扩展至今湖北省界,南界划出原广南西路地区另置广西省。湖广始指今两湖之地。清康熙三年 (1664) 分为湖北、湖南两省,置两湖总督管辖,习惯上仍称两湖总督为湖广总督。
词语分解:
- 湖广的解释 指湖北与湖南。原为明朝省名元代的湖广还包括了两广,明代则不包括,但仍用旧名
- 中书省的解释 官署名。始设于魏晋,是奉皇帝意旨掌机要、发政令的中央机构。隋代改为内史省、内书省。至唐代,国家政令由中书省制定,经门下省审复,交尚书省执行。元代废门下、尚书两省,由中书省总领百官,成为国家政务中枢。明初袭元制,1380年中书省被革去。
历史地名推荐:甘泉水
①即今陕西澄城县西之县西河。会县西诸泉入于洛。寰宇记卷28同州澄城县引水经注云:“甘泉水出匮谷中,其水尤美。”②在今陕西淳化县北。隋书·地理志:云阳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