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缮清吏司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简称营缮司。明清工部四司之一。掌理营建宫殿、陵寝、城郭、寺庙、仓库、廨宇、营房、府第之事,监管匠人、工役,备办物料,辨材分贮,以待兴工。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三人,主事四人。南京工部营缮清吏司亦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郎中满洲四人,蒙古一人,汉一人;员外郎满洲四人,汉一人;主事满洲二人,蒙古一人,汉二人。所属办事机构有吏科、营造科、砖木科、柜科、夫匠科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
词语分解:
- 营缮的解释 1.修缮;修建。晋书·祖逖传:“营缮 武牢 城,城北临 黄河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季龙 荒游废政,多所营缮。”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收其田租,为岁时献享营缮之费。” 清 顾炎武 读<隋书>:“十餘年之间,营缮征伐未尝废也。”2.官署名。明史·职官志一:“工部。尚书一人……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明史·职官志一:“营缮
历史知识推荐:武城
①春秋申地,后属楚。在今河南南阳市北。左传僖公六年前654:“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襄公九年前564:“楚子师于武城,以为秦援”,并即此。②春秋晋邑。在今陕西华县东。左传文公八年前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