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官怎么写好看:
议官历史词典解释
宋朝详议官简称。
谏议官的别称。《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谏官议官都掌论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谏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勋》:“光禄大夫,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其属下有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等。以上诸官,皆为议官。
词语分解:
- 议官的解释 言官;谏官。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於议官。” 宋 欧阳修 又与孙威敏公书:“承公许作行状,甚善,便将请謚。议官文书,有司据以为议,大是一重公据,请早挥笔。”
- 议的字典解释 议 (議) yì 意见,言论:议论
- 官的字典解释 官 guān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官吏
历史官职推荐:钦差
明清对奉皇帝委派而特办某事官员之称呼。清制,其三品以上者称“钦差大臣”。均属临时性差遣,事毕则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