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讲官怎么写好看:
经筵讲官历史词典解释
陪侍皇帝讲读经史之官。参见“经筵官”。
词语分解:
- 经筵的解释 汉 唐 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 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袭此制,而 明 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清 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 神宗皇帝 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 泰定
- 讲官的解释 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东宫侍讲官员。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四:“会 天章阁 待制闕,讲官 李淑 等荐史馆检讨 王洙 ,事在中书,未行。”明史·文苑传四·焦竑:“皇长子出閤, 竑 为讲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今翰林不兼讲官者,例不侍班,犹沿此制。”
历史知识推荐:阎复
1236—1312 元高唐今属山东人,字子静。初依东平严实,为御史掾。世祖至元八年1271,得王磐荐,为翰林应奉。二十三年,升翰林学士。二十八年,为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因撰桑哥辅政碑文,免职。成宗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