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铭怎么写好看:
晋祠铭历史词典解释
今存山西太原晋祠。唐贞观二十年(646)刻。太宗撰文并行草书。二十八行,行四十四至五十字不等。额作飞白:“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书法遒劲雄健,历受称颂。惜石质粗劣,锋芒全杀。又经后人挖刻,骨力形势俱失。旧拓本多用重墨,精拓不可见。碑阴有长孙无忌等七人题名,亦同时刻。行草入碑自此始。清代摹刻一碑立于旁,可资参照。

唐太宗《晋祠铭》
词语分解:
- 晋祠的解释 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公元前11世纪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下。创建于北魏以前。晋祠建筑以圣母殿为主体,还有献殿、钟鼓楼、金人台、关帝庙、难老泉、唐槐、周柏等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其中,建于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的圣母殿、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以及鱼沼飞梁合称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铭的字典解释 铭 (銘) míng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
历史知识推荐:伊齐辖库
满语音译,意为办事者。汉名为寺正,清大理寺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