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尔喀之役历史词典解释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廓尔喀(今尼泊尔)兵侵犯西藏地区,理藩院侍郎巴忠、四川总督鄂辉、成都将军成德调停贿和。次年,廓尔喀兴兵索款,红教活6*佛沙玛尔巴因受黄教排挤,引廓尔喀军深入日喀则,劫掠扎什伦布寺,全藏大震。清廷遂命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为参赞大臣,调索伦兵及金川屯练士兵等由青海入藏进讨。五十七年,清军连战皆捷,收复藏地,并追击至协布鲁,越喜马拉雅山。廓尔喀乞和,不许。再战堆补木甲尔古拉(今尼泊尔加德满都附近),双方损失惨重。旋议和,廓尔喀废原约,献沙玛尔巴尸及所掠财物,清军撤回,事定。
词语分解:
- 廓尔的解释 1.开悟貌。觉悟貌。文选·曹植<七启>:“今予廓尔,身轻若飞。愿反初服,从子而归。” 张铣 注:“廓尔,开悟貌。”2.空阔貌。 唐 寒山 诗之二二八:“性月澄澄朗,廓尔照无边。”
历史知识推荐:抵当免行所
官署名,又称抵当所。属太府寺。以官钱为本,听人以物品抵押借用,从中取息。王安石变法期间,曾属都提举市易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