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怎么写好看:
法治书法图片
法治历史词典解释
战国时法家的政治主张。与儒家的“人治”相对。先由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所提倡,后经韩非总结,形成法、术、势结合的完整的治国理论。“凡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韩非子·说疑》),“任人者,使有势也”(《韩非子·八说》)。中心内容是“以法治国”(《韩非子·有度》),制定明确的法律,奖励耕战,禁奸塞私,“厚赏而信,刑重而必”(《韩非子·定法》),并用法律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使“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韩非子·五蠹》)。还曾提出“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要求不分贵贱,一律齐之于法,反对古代贵族等级制度。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词语分解:
- 法治的解释 1 ∶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2 ∶依法治国
- 法的字典解释 法 fǎ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
- 治的字典解释 治 zhì 管理,处理:治理
历史知识推荐:寿康宫
宫殿名。在北京紫禁城慈宁宫西。前为寿康门,门内正中南向之殿即寿康宫,内悬清高宗御书“慈寿凝禧”匾额。寿康宫与慈宁宫同为颐养皇太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