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山怎么写好看:
三学山历史词典解释
亦名栖贤山。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十二里。《舆地纪胜》卷164怀安军:三学山“在金堂县东北一十里。上有法海、普贤、广济三寺”。为蜀名山之一。《资治通鉴》:唐景福元年(892),王建攻杨晟于彭州,“杨守亮遣其将符昭救之,径趋成都,营三学山”。隋僧智炫有《游三学山》诗。有唐摩岩造像,宋题记、碑刻及明代宝塔。
古山名。即今四川省金堂县城厢(旧金堂)东。唐景福元年(892年),王建攻杨晟于彭州,兴元帅杨守亮遣将往救,趋成都,营于此。
词语分解:
- 三学的解释 1. 唐 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新唐书·儒学传序:“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2. 宋 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宋史·职官志五:“ 熙寧 初,詔用经术取士,广阔黌舍,分为三学,增置生徒总二千八百人。”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参见“ 三舍法
-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历史地名推荐:杨芬港
即今河北霸州市东杨芬港乡,为大清河入三角淀之口。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霸州图:东有杨芬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