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禋大夫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即祠部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祠部郎中。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祠部郎中为司禋大夫。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礼部尚书》,参看“祠部郎中”条。
词语分解:
- 司的解释 司 sī 主管,操作:司法
- 大夫的解释 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十三6*级,“大夫”世袭,且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孤之过也,大夫何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历史官职推荐:少阳院使
官名。唐德宗贞元785—805以后,太子皆居少阳院,置使主管院事。文宗开成三年838以宦官张克已、柏常心充任。昭宗天祐元年904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