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于言色怎么写好看:
形于言色书法图片
形于言色历史词典解释
指内心活动表露在脸上和言辞间。《晋书.何无忌传》:“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魏书.任城王传》:“〔顺〕每怀郁快,形于言色,遂纵酒欢娱,不亲政事。”亦作“形于辞色”。《晋书.庾亮传》:“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述补 心里想的都显露在脸上和言词间。《晋书·何无忌传》:“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多用于描写内心活动。也作“形于辞色”。
词语分解:
- 形的解释 形 xíng 实体:形仪(体态仪表)
- 言色的解释 言语和脸色。无量寿经卷下:“言色常和,莫相违戾。”太平广记卷三七二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不疑:“言色惨沮,吁嘆不已。” 明 黄淳耀 自监录一:“吾尝众中察人,有以言色説人者,未尝不心鄙之,切勿自蹈此失。”
历史典故推荐:赳桓
同“赳赳桓桓”。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夫西洋火药局,多在空旷寥廓之区,无在城市稠密之地者。彼赳桓之武员,但图取携之便,不复顾及民生,岂知贻害如此之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