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孔子思浮海历史词典解释源见“乘桴浮海”。谓圣贤遁隐避世。元 揭傒斯《和张太乙秋兴》之十:“已悲孔子思浮海,更讶庞公不入城。” 词语分解:- 孔子的解释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
历史典故推荐:金石不渝像金石那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宋.欧阳修除许怀德制:“於戏!享爵禄之崇高,荷宠灵之优渥,挺金石不渝之操。”宋.袁甫自鸣山庙祝文:“斯言一出,金石不渝。” 偏正 像金石那样坚固而不易改变。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