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怎么写好看:
戒律书法图片
戒律历史词典解释
①佛教名词。合梵文Sila(戒、持戒)和Vinaya(律)的意译而成,或仅指“戒”言。戒者,制也,含禁绝、制止之义,有五戒(一不杀生;二不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比丘戒)、三百四十八戒(比丘尼戒)等种类。律者,法也,系对“戒”的解释,规定犯与不犯、轻与重等各种界限。②道教名词。系防止道士“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条文。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上清、灵宝、新天师道等道派沿袭佛教戒律,制“五戒”、“八戒”,以及吸取儒家伦6*理思想而制定“十戒”和其他戒律。
词语分解:
- 戒律的解释 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
- 戒的字典解释 戒 jiè 防备:戒心
- 律的字典解释 律 lǜ 法则,规章:纪律
历史知识推荐:卖爵
汉代二十等爵均可买卖。自西汉初年即制订有卖爵令。汉书·食货志载:景帝时“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终汉之世,卖爵成为封建统治者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买爵或以钱、粟,或输奴婢。其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