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伯中大夫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宫伯司长官,分置左、右,皆正五命。其司有左、右宫伯下大夫,左、右宫伯都上士,左、右中侍上士,左、右侍上士、中士,左、右前侍中士,左、右后侍中士,左、右骑侍下士,左、右宗侍下士,左、右庶侍下士,左、右勋侍下士。掌管宫寝的侍卫、轮换在宫中值勤并负责临朝及出行的警卫。临朝时在前侍之首,金甲,执龙环金饰长刀。出行时卫护在路车两侧。隋开皇元年(581)罢。
词语分解:
- 中大夫的解释 1.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丧事尚亲。”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2. 汉 官名。备顾问应对。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由是奇 释之 ,拜为中大夫。”
历史知识推荐:江都国
郡国名。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以东阳、鄣二郡置,徙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辖境相当于今江苏淮南地及南京市、溧阳市、句容市、江宁县、溧水县和皖南及浙江安吉县、临安市西部地。传至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