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州怎么写好看:
沅州历史词典解释
唐贞观八年(634)分辰州置巫州,天授二年(691)改沅州。治龙标县(今洪江市西北黔城镇)。辖境相当今湖南怀化、芷江、会同、靖州、通道、新晃及贵州天柱等市、县地。长安三年(703)分西部置舞州(后改业州),略有缩小。开元十三年(725)又改为巫州,大历五年(770)改为叙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复为沅州。属荆湖北路。移治卢阳县(今芷江县)。绍圣以后辖境相当今怀化、芷江、洪江、麻阳、新晃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沅州路,1364年朱元璋改为沅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复降为州,以州治卢阳县并入,属辰州府。清乾隆元年(1736)升为沅州府。
词语分解:
- 沅的字典解释 沅 yuán 〔沅江〕水名,发源于中国贵州省,流经湖南省入洞庭湖
- 州的字典解释 州 zhōu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州县
历史知识推荐:雇工人
明清时期立有文券、议有年限的雇佣劳动者。明代,其法律身份处于奴婢与凡人之间,对雇主及雇主有服亲属有主仆名分,如有所犯,量刑加重。清初因袭明制。乾隆后期修订雇工人律例,规定“若农民、佃户、雇请工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