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纶簿怎么写好看:
丝纶簿书法图片
丝纶簿历史词典解释
档案名称。清制,内阁每日交六科发抄之本章,均应由当直中书摘记事由,并以详录其中谕旨为主,按月为册,取“王言如丝,真出如纶”之义,名曰丝纶簿,以备参考。
词语分解:
- 丝纶簿的解释 明 清 内阁中保存诏旨底稿的簿本。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内阁故有丝纶簿,及余入内阁,歷朝詔誥底本皆在,非所谓丝纶簿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丝纶簿:“向传阁中有丝纶簿,为拟旨底本。无论天语大小皆録之,以备他日照验。”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六:“伤心尚点丝纶簿,炙手还逢丞相嗔。”
- 丝纶的解释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孔颖达 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羣后。” 唐 杨炯 为刘少傅谢敕书慰劳表:“虔奉丝纶,躬亲政事。”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折齿:“奉丝纶来报里阎,访贤才作楫济艰。”2.钓丝。 唐 无名氏 渔父词:“料理丝纶欲放船,江头明月向人圆。”
- 簿的字典解释 簿 bù 本子,册籍:簿册
历史知识推荐:李植
南宋泗州临淮今江苏泗洪东南人,字元直。少好学,为晁无咎所赏识,妻之以女。靖康时,借补迪功郎,督船四百艘,招募民兵二万余人,总押犒师银、粮,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终于到达康王幕府。绍兴初,为鄂州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