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令怎么写好看:
五校令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西汉置。西汉将作大匠把工程兵(工徒)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校,每校置令、丞,掌帅工徒修建宫室等。成帝时省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将作少府》。后并为左右两校。东汉沿置,安帝时复置丞。东汉置左、右校令,分掌左、右工徒,秩六百石。东汉以后,或置左右校令,或只置左校令。唐置左、右、中三校署,皆置令。见《通典·职官九·将作监》。
词语分解:
- 五校的解释 1. 汉 时对步兵、屯骑、长水、越骑、射声五校尉的合称。 汉 荀悦 申鉴·时事:“掌军功爵赏,小统於五校,大统於太尉。” 黄省曾 注:“五校者,一曰屯骑,二曰越骑,三曰步兵,四曰长水,五曰射声。俱掌宿卫兵,所谓大驾,卤簿、五校在前是也。”2. 西汉 末 高扈 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称号。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南朝 梁 末亦有号为“五校”的起义军。见陈书·高祖纪上。
- 令的字典解释 令 líng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历史官职推荐:内侍省副都知
官名统称。即宋朝内侍省左班副都知与内侍省右班副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