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气填膺怎么写好看:
愤气填膺书法图片
愤气填膺历史词典解释
膺:胸。愤怒之气充满胸膛。形容十分气愤。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三:“启户径出,大骂曰:‘何物婢子,如此倔强,令人愤气填膺!’”
主谓 膺,胸。义愤之气充满胸膛。形容极其气愤。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秦娘》:“启户迳出,大骂曰:‘何物婢子,如此倔强,令人愤气填膺!’”△褒义。多用于人的情感方面。→义愤填膺
词语分解:
- 愤气的解释 1.怒气;激愤不平之气。 汉 徐干 中论·慎所从:“有一 范增 既不能用,又从而疑之,至令愤气伤心,疽发而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但恐愤气未销,上衝穹昊,伏乞宣赐中书门下,追赠进士及第,各赠补闕、拾遗,见存明代。” 明 陈子龙 出自蓟北门行:“少年下马听,愤气横戈矛。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 郭沫若 水平线下·湖心亭:“我愤气冲冲地先跑下楼去了,她在楼上
- 填膺的解释 充塞于胸中旧事填膺。——清· 袁枚祭妹文
历史典故推荐:支遁青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支遁(即支道林)是晋代高僧,与谢安、王羲之相善交游。喜欢养马,故有“爱其神骏”之说。后因用以比喻高人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