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纡怎么写好看:
杨纡书法图片
杨纡历史词典解释
泽薮名。一作阳华,又作阳纡、杨陓或杨汗。《周礼·职方》:河内曰冀州,“其泽薮曰杨纡”。《吕氏春秋·有始览》九薮之一。旧说都以为在今陕西。有在陇县、凤翔、华阴西、泾阳等诸说。今人又有说在今华阴东。
词语分解:
- 杨纡的解释 亦作“ 杨陓 ”。古泽薮名。确址旧说不一,不可考。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内曰 冀州 ,其山镇曰 霍山 ,其泽藪曰 杨紆 。” 郑玄 注:“ 霍山 在 彘 , 阳紆 所在未闻。” 孙诒让 正义:“ 杨紆 、 杨陓 、 阳华 、 阳紆 、 阳盱 声类并相近, 惠 ( 惠士奇 )説以为一地,义似可通,惟所在地域则舛互殊甚…… 杨紆 所在, 汉 时已不可攷,故 班 郑 并闕而不言,而旧説多强为傅合,悉
- 杨的字典解释 杨 (楊) yáng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杨柳
- 纡的字典解释 纡 (紆) yū 弯曲,绕弯:纡曲
历史知识推荐:纲目体
史书体裁名。编年记事的一种形式。纲为提要,目为叙事,便于阅读。创始于南宋朱熹的通鉴纲目。其后元陈著通鉴续编、明商辂著通鉴纲目续编,都属此体。此体以大字提要称纲,小字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