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审怎么写好看:
寒审历史词典解释
明代审判制度。因冬季寒冷,为防止狱囚死于饥寒而采取的临时审判,以示宽恤。无定制。惟洪武二十三年(1390),永乐四年(1406)、九年、十二年,宣德十年(1435),间一行之。崇祯十年(1637)代州知州郭正中上疏请复行其制,而终未复行。
词语分解:
- 寒审的解释 明 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明史·郑三俊传:“ 代州 知州 郭正中 因天变,请举寒审之典。”明史·刑法志三:“歷朝无寒审之制, 崇禎 十年,以 代州 知州 郭正中 疏及寒审,命所司求故事。尚书 郑三俊 乃引数事以奏,言:‘……嗣后, 世宗 、 神宗 或以灾异修刑,或以覃恩布德。寒审虽无近例,而先朝宽大,皆所宜取法者。’奏上,帝纳其言。”
- 寒的字典解释 寒 hán 冷,与“暑”相对:寒冬
- 审的字典解释 审 (審) shěn 详细,周密:审慎
历史知识推荐:临晋县
本战国魏邑,后入秦置县。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南。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左冯翊。东汉末移治今大荔县。三国魏为冯翊郡治。西晋武帝改为大荔县。北魏初复为临晋县,太和十一年487改为华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