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印官怎么写好看:
正印官历史词典解释
明清对地方各级长官之统称。如布政使、知府、知县等。以其主管一级政府之政务,有僚属,且所用印为正方形,故名。简称“正印”。
明清制度,正规职官用的印为正方形的,称正印,因此,称正规官员为正印官;临时委派的官员用长方形的印,称“关防”。
词语分解:
- 正印的解释 1.犹正宗。 宋 王迈 代通舶使启:“追 河閒 于千载,后得礼乐之盛,心梦 太白 于三生前,传文章之正印。”2. 明 制,某些重要官职如御史铸有二印。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谓之“副印”;其一藏于内府,谓之“正印”。有事则受“正印”而出,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郑克塽 降日。奏缴 延平王 册一付, 延平王 印一颗,招讨大将军正印一颗,副印一颗,盖副印用以随带军前者。”参
- 官的字典解释 官 guān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官吏
历史官职推荐:三槐
三公于外朝所立之位。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相传周朝宫廷外植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面三槐而立。后成为三公的代称。晋书·荀崧传: “生有三槐之望,没无鼎足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