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钩窃国怎么写好看:
窃钩窃国书法图片
窃钩窃国历史词典解释
盗窃小的要遭诛杀,盗窃大的反受爵赏。《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成玄英疏:“钩者,腰带钩也。……今私窃钩带,必遭刑戳,公劫齐国,翻获诸侯。”后常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讽刺旧社会法律虚伪或法制败坏。
并列 窃钩,偷小东西。窃国,窃取国家政权。本作“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小东西的要被处死,窃取国家政权的却成为王侯。引申形容天道不公。语本《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例]他受贿几千万只判了无期,真是窃钩窃国。△贬义。用来抨击法律的虚伪性、法制的败坏及赏罚不公平等。也作“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词语分解:
- 窃钩的解释 偷腰带钩。谓小偷小摸。 明 储国桢 杂咏:“羣盗窃钩终问鼎,元戎筹国并齎粮。” 续范亭 感言:“古人有窃国窃钩之喻,今日竟有窃党而兼窃国者,当得何罪?”参见“ 窃鉤者诛,窃国者侯 ”。
- 窃国的解释 窃取国家大权
历史典故推荐:牧童火
借指意外之灾。唐杜牧过骊山作诗: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 ●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