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国怎么写好看:
高阳国历史词典解释
西晋泰始元年(265)置。治博陆县(今蠡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保定、清苑、高阳、博野、徐水、安新、肃宁、蠡县等市、县地。属冀州。北魏改为郡。高阳郡 东汉桓帝置,后废。北魏时复改郡,治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后废。
词语分解:
- 高阳的解释 1.指高而向阳之地。孙子·地形:“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张预 注:“居高面阳。”后汉书·冯衍传上:“凿巖石而为室兮,託高阳以养仙。”2. 颛顼 有天下,号 高阳 。楚辞·离骚:“帝 高阳 之苗裔兮,朕皇考曰 伯庸 。” 王逸 注:“ 高阳 , 顓頊 有天下之号也。”史记·五帝本纪:“帝 顓頊 高阳 者, 黄帝 之孙而 昌意 之子也。” 汉 刘向 九叹·逢纷:“云余肇祖于 高阳
- 国的字典解释 国 (國) gu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
历史知识推荐:论茝扈莽
官名。吐蕃官,即副相,置一人,亦号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