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亭怎么写好看:
十里长亭书法图片
十里长亭历史词典解释
长亭:秦汉时十里建一亭,称长亭,为行人休憩及饯别之处。指路旁供人休息、送别的亭榭。语本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
偏正 秦汉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一亭,供行人休息。以后每五里又设一亭。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送别之处。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倪璠注《白孔六帖》云:“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白雪遗音·马头调·古人名》:“崔莺莺,十里长亭把张生送。”△用于古代郊野道路的设施。
词语分解:
- 十的解释 十 shí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 长亭的解释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历史典故推荐:死而后已
到死才停止。 表示尽献一切力量。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魏书.李彪传:“推名求义,欲罢不能,荷恩佩泽,死而后已。”严复与梁任公论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