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削怎么写好看:
京削书法图片
京削历史词典解释
宋朝官文书名。又称改官举状、京状。即高、中级官员向朝廷推荐选人磨勘改为京官的奏状。每年或分上、下半年依名额荐举,一个名额称一“京削”。
宋代高中级官员向朝廷荐举选人,经过磨勘改为京官的一种奏状。又称改官笔状或京状。此种改选人的京官的荐举,每年举行一次或上下半年各举行一次。有一定的员额限制,每一员额称为一“京削”。
词语分解:
- 京削的解释 宋 代制度,高、中级官员每年可向朝廷荐举选人,经过磨勘改为京官。荐举选人改为京官有名额限制,一个名额称一“京削”。 宋 苏轼 与孙子发书:“其子 迪简 亦善吏,某已举之矣,欲告提刑大夫。来年一京削,敢烦 子发 为道此恳,或持此简呈宪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嘲觅荐举:“有同官初至者,偶问其京削欠几何?答云:‘欠一二纸。’”
- 京的字典解释 京 jīng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京城
- 削的字典解释 削 xiāo 用刀切去或割去:削皮
历史官职推荐:特爵
爵级名称。太平天国后期对于加军师衔的诸王称为特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