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仪同大将军历史词典解释
勋阶。北周建德四年(575)置,位仪同大将军上。授予有军勋的功臣及其子弟,无具体职掌,九命。初,任此职者加使持节、大都督、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大象元年(579)罢,唯任总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下置有长史、司马、司录、中郎、掾、属、参军等府僚。隋开皇元年(581)罢。
词语分解:
- 上仪的解释 1.最高的法则。 汉 班固 典引:“洋洋乎若德,帝者之上仪,誥誓所不及已。”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皇代之遐迹,帝者之上仪,罔不毕举。”2.隆重的礼节。 汉 班固 东都赋:“至乎 永平 之际,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仪,脩衮龙之法服。” 宋 韩琦 辞免祫享加恩第一表:“讲上仪於宗庙,方成孝饗之能。”3.崇尚仪节。上,通“ 尚 ”。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夫改定神祇,上仪也。钦修百祀,咸
- 大将军的解释 武官名。始于战国,汉代以后历代沿置,为将军的最高或较高的称号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州军务记
历史知识推荐:徐圆朗
?—623 隋兖州今属山东人。大业十三年617,起兵反隋。据有琅邪治今山东临沂以西,东平治今山东郓城东以南地,有众二万。初附李密,密败,归附王世充。后降唐,授兖州总管、鲁郡公。唐武德四年621,起兵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