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统制怎么写好看:
镇统制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清代军制,一万二千人为一镇,统辖一镇的军官称镇统制,也简称镇制、或统制,由副都统充任,掌帅全镇。其属官有正参谋官、二、三等参谋官、执事官、中军官、正军械官、正执法官、正军需官、正军医官、正马医官等。见《清史稿·职官六·镇制》。
词语分解:
- 镇统的解释 1.镇守统辖。三国志·魏志·徐宣传:“今当远征,而此方未定,以为后忧,宜得清公大德以镇统之。”晋书·李特载记:“推 特 行镇北大将军,承制封拜,其弟 流 行镇东将军,以相镇统。”2. 清 代军队编制中“镇”的长官。也称统制。
- 制的字典解释 制 (⑦製) zhì 规定:因地制宜
历史官职推荐:掌津中士、下士
官名。晋令规定:诸津渡二十四所,各置监津吏一人。北周置掌津中士一人,正二命;掌津下士,正一命。掌津渡川渎之制,并掌建造桥梁。隶属于冬官府司水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