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举正怎么写好看:
读史举正历史词典解释
书名。清张熷撰。八卷。为作者读史时随笔识语。自《史记》、《汉书》至《宋史》、《资治通鉴》,皆有校订。内容虽简略,但其考订有诸家未注意者,尤精于地理考证。
词语分解:
- 读的解释 读 (讀) dú 依照文字念:读数(sh?)
- 举正的解释 1.指出谬误,加以纠正。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友悌:“ 毕构 为 益州 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2.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后汉书·苏章传:“ 顺帝 时,迁 冀州 刺史。故人为 清河 太守, 章 行部案其姦臧……遂举正其罪。”
历史知识推荐:刘从简
?—860 唐浙东人。大中十三年859底,随裘甫起义于浙东,为义军名将。次年,剡县今浙江嵊州被围,裘甫等诸将战败被俘,他帅壮士五百人,乘敌不备,突围而走,至大兰山今浙江奉化西北,据险自守,战败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