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室墓怎么写好看:
洞室墓历史词典解释
古墓葬构造形式之一。亦称土洞墓或偏洞墓。先自地面向下掘一长方形(或梯形)竖穴,作为墓道,然后在竖穴的一面侧壁或一端辟一洞室,底部作长方形,顶多作拱形。木棺直接置于洞室中。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齐家文化以及处于青铜时代的辛店文化墓葬中皆有少数墓葬作此种形式,或称作凸字形墓。1981年发掘的扶风法门乡刘家村墓群多采用此种形式,其洞室略大于墓道,用土块封住洞口,其时代早期接近齐家文化,晚期已至商代晚期。1984年发掘的长安沣西大原村西周墓葬中亦有洞室墓,墓道仍大于墓室。约自战国中期始,此种墓葬形式流行于秦国小墓中,在洛阳等地的战国晚期小墓中亦有发现,通行至汉代。其墓道比墓室宽大,随葬陶器多置于洞室内另开辟的小壁龛中。竖穴墓道以夯土填塞,洞室口部则用木板或树条编织物封堵。
词语分解:
- 洞室的解释 仙人所居之处。亦指隐土居住之室。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吐吸烟霞,变炼丹液……下栖洞室,上宾羣帝。”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至深潭之澳溟,有洞室之穹崇。”
- 墓的字典解释 墓 mù 埋葬死人的地方:墓穴
历史知识推荐:解储
清各直省直辖于户部的库储之一。系各地仓库所储需解部或从他地移解来的钱粮。如布政使司库所储府、州、县、卫正杂赋银,按察司库所储收赃罚银,以及将军、副都统、城守尉库、粮道库所储各处移解之官兵俸饷、漕项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