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取仁而行违历史词典解释
表面上似乎爱好仁义,实际行为却相反。《论语.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居之:以仁人自居。在邦:指为官。闻:虚名。
其他 从外貌看很仁道,从行为看无德行。语出《论语·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贬义。用于评价人物和评议事理方面。→外君子而中小人表里不一 ↔言行一致 言必行行必果
词语分解:
- 行违的解释 行为乖戾。 宋 王明清 投辖录:“我之主翁行违多不循道理,宠婢多而无嗣息,每钩致年少之徒与群妾合,久则毙之。”
历史典故推荐:不问青红皂白
谓不辨是非,不问情由。老残游记续集第四回: “不问青红皂白,举起鞭子就打。”参见:○不分皂白 见“不分皂白”。老残游记·续集4回:“~,举起鞭子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