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怎么写好看:
戴笠书法图片
戴笠历史词典解释
1614—1682
明末清初江苏吴江人,字耘野。初名鼎立,字则之。明诸生。明亡,入秀峰山为僧,得禅学宗旨。久乃返初服,以教授自资,勤于著述。杂采朝报野史,参之见闻,口讯手抄,老而不倦。潘柽章、吴炎撰《明史记》,曾分撰《流寇志》,因此作《流寇长编》(又名《寇事编年》,弟子吴殳修订后名《怀陵流寇始终录》)。尚著有《永陵传信录》、《甲申剩事》、《鲁春秋》、《行在阳秋》、《发潜录》等。
词语分解:
- 戴笠的解释 戴斗笠。形容清贫。 宋 孔平仲 送张天觉诗:“万事儵忽如疾风,莫以乘车轻戴笠。” 清 毛奇龄 定交诗为胡以宁方中通堵凤蒸:“担簦同汗漫,戴笠自寒温。”参见“ 戴笠乘车 ”。
- 戴的字典解释 戴 dài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戴帽子
- 笠的字典解释 笠 lì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斗(d弖 )笠
历史知识推荐:行营兵马都统
官名。唐中后期临时设置,掌征伐,总诸道兵马,不赐旌节,兵罢则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