铎鞘怎么写好看:
铎鞘书法图片
铎鞘历史词典解释
鞘一作矟。亦称铎槊、毒槊。唐南诏宝剑总称。有禄婆摩求、亏云孚、铎、铎摩那、同铎诸种。据樊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状如刀戟,惟无刃,饰以金,凡所击之处,无不穿孔。南诏蒙氏尤重之。贞元十年(794),异牟寻遣清平官等入唐,所献诸方物中即有铎鞘。
词语分解:
- 铎鞘的解释 亦作“ 鐸韒 ”。 唐 代 南诏 兵器名。一种锋利的刀。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鐸鞘者,状如残刃,有孔傍达,出 丽水 ,饰以金,所击无不洞,夷人尤寳,月以血祭之。”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异牟寻 金甲,蒙虎皮,执双鐸韒。” 清 曹树翘 滇南杂志:“按鐸鞘,状如残月,有孔旁达。”
- 铎的字典解释 铎 (鐸) duó 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
- 鞘的字典解释 鞘 qiào 装刀、剑的套子:刀鞘
历史知识推荐:孟喜
西汉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兰陵镇人,字长卿。曾从田王孙受易,与梁丘贺、施雠并为门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宣帝时,举孝廉为郎,任曲台署长。病免。复为丞相掾。荐为博士。宣帝闻其改师法,遂不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