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怎么写好看:
廷议书法图片
廷议历史词典解释
明代阁臣与各衙会议大政的制度。为发挥官僚佐政和供咨询的作用,明代使“廷议”制度化。凡遇国家大事及推举文武大臣,则命内阁官与各衙大臣进行集议。参加的官员为阁臣、九卿、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以及有关文武官员。廷议结果上奏皇帝,由皇帝最后决定。
词语分解:
- 廷议的解释 1.在朝廷上商议或发表议论。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时 匈奴 数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议。”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公卿廷议以转运使不得其人,宜选才干之士往换之。”2.指朝廷上的议论。 清 李慈铭 庚午书事诗:“夷酋方丧魄,廷议急和戎。”
- 廷的字典解释 廷 tíng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朝(ch俹 )廷
- 议的字典解释 议 (議) yì 意见,言论:议论
历史事件推荐:湖北纺织官局
见“湖北纺织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