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禊怎么写好看:
修禊书法图片
修禊历史词典解释
又称祓禊、春禊。古代民俗。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临水嬉游,以驱除不祥,谓之修禊。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太平御览》引《夏仲御别传》云:“三月三日,洛中公王以下莫不方轨连轸,并南浮桥边禊,男则朱服耀路,女则锦绮粲烂。”后文士仿行,于是日宴集于环曲水流旁,置酒杯于水上,杯随水流停其前,即取饮,称为流觞曲水。据传晋琅邪王司马睿徙镇建康(今江苏南京),患吴人不附,乃亲观禊,王敦、王导及诸名士皆骑从,众人乃服其威仪。东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即记永和九年(353)于山阴(今浙江绍兴)修禊事。
词语分解:
- 修禊的解释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国 魏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世说新语·企羡“ 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 临河叙曰:“ 永和 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 会稽 山阴 之 兰亭 ,修禊事也。” 宋 张耒 和周廉彦诗:“修禊 洛 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也便是我们绝好的野餐
- 修的字典解释 修 xiū 装饰,使完美:修饰
- 禊的字典解释 禊 xì 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修禊
历史知识推荐:鸱之塞
一作鸿之塞或鸿上关。战国中山国关隘名,后入赵。即今河北唐县西北倒马关。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攻中山,“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汉置常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