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怎么写好看:
杵臼书法图片
杵臼历史词典解释
又称舂。一种谷物加工工具。由杵和臼组成。放谷物入臼,用杵舂捣,以脱去谷皮。亦用以舂捣药物等。《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石器时代即已出现。龙山文化时期,已非常普及。商周直到汉初,仍是主要谷物加工工具。汉代出现铜制杵臼和铁制杵臼。汉以后其地位被碓取代。

杵臼
词语分解:
- 杵臼的解释 1.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钁鍤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东厢石山犹传杵臼之跡。庭中亦有旧宇处,尚髣髴前基。” 唐 杜甫 九成宫诗:“苍石八百里,崖断如杵臼。”2.以杵捣臼。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二人諫,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高肱举杵,正身而舂之
- 杵的字典解释 杵 chǔ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杵臼
- 臼的字典解释 臼 jiù 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
历史知识推荐:炮甲
清代八旗炮兵之别称。满洲、蒙古每佐领下一人,隶于内火器营;汉军每旗四十人,设炮营一,附于骁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