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权纳贿怎么写好看:
招权纳贿书法图片
招权纳贿历史词典解释
窃弄职权,收受贿赂。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臣寮雷孝友上言》:“〔苏师旦〕既为侂胄所亲信,遂招权纳贿,其门如市。”明.李昌祺《剪灯馀话.何思明游酆都录》:“而招权纳贿,欺世盗名,或于任所阳为廉洁,而阴受苞苴。”《明史.杨善传》:“气势煊赫,招权纳贿,亨辈嫉而间之,以是渐疏外。”亦作“招权纳赂”。《元史.朴不花传》:“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亦作“招权纳赇”。《明史.石亨传》:“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
见“招权纳赂”。
词语分解:
- 招权的解释 1.揽权;弄权。汉书·刑法志:“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也,政衰听怠,则廷平将招权而为乱首矣。”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招,求也,招致权著己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秦会之 当轴时,几务之微琐者皆欲预闻,此招权之常态。”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俭:“宪使招权,非得数千緡,不与行遣。”2.谓求附权贵而倚仗其势。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 曹丘生 ,辩士,数招权顾金钱。”
- 纳贿的解释 行贿或受贿
历史典故推荐:余勇可贾
原作“贾余余勇”。贾gǔ,出卖。余勇可贾,原是形容自己或嘉奖他人勇武的力量多得可以出卖,后来则含讥讽意,比喻不顾条件地态度蛮横。公元前589年,齐顷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