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府怎么写好看:
行府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宋朝皇帝出征,则于所至之处置,设知行府事或权知行府事。太祖建隆元年(960),以石守信为扬州行营前军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开宝二年(969),以卢多逊权知太原行府事。八年,以马处璘权知润州行府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以潘美兼制置太原行府军粮事。雍熙三年(986),以刘保勋知幽州行府事。属官有行府推官、行府判官、行府通判。
中央官署派出在外执行指定任务的官署。《晋书·楚王玮传》:“外营,便相率径诣行府。”
词语分解:
- 行府的解释 1.在京师外设置的调度军务的机构。 宋 李纲 与赵相公书:“谨遣本司干办公事官 罗荐可 ,具歷恳款,告於行府,伏望钧慈,特与定议。”宋史·高宗纪五:“戊午,命 杨沂中 以兵万人,听都督行府调遣。”2.指本宅之外另建的府第。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馀姚二城:“ 世宗 重太傅,先於 餘姚 建相国里第,为别筑一城居之,復於郡治 山阴 地,更造行府。”
- 行的字典解释 行 xíng 走:行走
- 府的字典解释 府 fǔ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府库
历史官职推荐:右学
商朝所置教育机构。相当于周朝的“太学”。礼记·王制: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郑玄注: “右学为大学,在王城西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