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戎十八策历史词典解释
《新唐书.王忠嗣传》:“乌苏米施可汗请降,忠嗣以其方强,特文降耳,乃营木刺、兰山,谍虚实。因上平戎十八策,纵反间于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部,攻多罗斯城,涉昆水,斩米施可汗,筑大同、静边二城。”
唐代名将王忠嗣,九岁时,父海宾战死沙场。奉命见帝,有复仇志,屡建战功。曾上平戎十八策,威振边疆。后因用为克敌谋策之典。
宋.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
词语分解:
- 平戎的解释 原谓与 戎 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左传·僖公十二年:“ 齐侯 使 管夷吾 平 戎 于王,使 隰朋 平戎于 晋 。” 杜预 注:“平,和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赋乐贤诗应制:“将非富民宠,信以平戎故。”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 清 孙枝蔚 记梦诗:“开筵为赏平戎策,下马先成露布文。”
历史典故推荐:千里不绝
汉书•邹阳传:“今胡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菟,斗城不休,救兵不止,死者相随,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