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馆怎么写好看:
崇文馆书法图片
崇文馆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三国魏文帝始置。唐贞观十三年(639),东宫置崇贤馆。上元二年(675),避太子李贤讳,改称崇文馆。有学士、直学士,为太子属官,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又设校书郎,校理四库书籍。后以宰相为学士,总领馆事。学生多则二十人,少则十五人。出身与课试同弘文馆。辽代沿置,设学士、直学士为东宫文学馆官。
词语分解:
- 崇文馆的解释 官署名。 唐太宗 贞观 十三年,于东宫设崇贤馆,至 高宗 上元 二年,避太子 李贤 讳,改名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设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
- 崇文的解释 1.谓崇尚文治。魏书·高祖纪下:“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寧八荒,然於习武之方,犹为未尽。” 唐 李暠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诗:“偃武 尧 风接,崇文 汉 道恢。”2.古代掌管文化的官职。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揔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 张铣 注:“崇文、成均,文学官也。”
- 馆的字典解释 馆 (館) guǎn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馆
历史知识推荐:义米
①三国志·张鲁传称,东汉末年天师道首领张鲁在汉中通道上置义舍,又于舍内置义米、义肉,行路者可量腹取足。②西晋时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负担之土地税。晋书·食货志称:“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