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染院副使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分染坊为东、西染院,改染坊副使为东、西染院副使。其后用为武臣迁转之阶,属西班诸司副使。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元丰改制,改从七品。政和二年(1112),改武阶官名,改为武义郎。
词语分解:
- 东西的解释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吃东西写东西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这小东西真可爱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 副使的解释 1.派往外国的正使或公使的副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副使 王然于 、 壶充国 、 吕越人 驰四乘之传,因 巴 蜀 吏币物以赂 西夷 。”清史稿·职官志六:“ 光绪 元年,定出使制,命侍郎 郭嵩燾 使 英 ,翰林院侍讲 何如璋 使 日本 ,京卿 陈兰彬 使 美 日 祕 国,俱置副使。”2.指节度使或三司使等的副职。旧唐书·职官志三:“节度使一人,副使一人。”宋史·职官志十:“巡幸,有行宫都部
历史知识推荐:埤雅
书名。初名物性门类。北宋陆佃撰。二十卷。宣和七年1125始刊于世。其后再刻于赣州。两版传世绝少。明末,林榆访于耆民黄维而重刊于崇祯十三年1640。今有五雅、四库全书等版本传世。全书按鱼、兽、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