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运怎么写好看:
支运历史词典解释
明代漕运方式之一。亦称转搬法。始行于永乐十三年(1415)。其时会通河及江淮河道均已修通,故漕粮停止海运,改为河运。其法,先由民运漕粮至淮安、徐州、临清或德州等仓,再由卫所官军分段运至北京、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二仓。每年四次,运粮达三百余万石。不久又采行民运。宣德间改行兑运。
词语分解:
- 支运的解释 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 明成祖 永乐 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 淮安 、 徐州 、 临清 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 淮安 到 徐州 、 徐州 到 德州 、 德州 到 通州 今 北京市 通县 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 宣德 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
- 支的字典解释 支 zhī 撑持,伸出,竖起:支撑
- 运的字典解释 运 (運) yùn 循序移动:运行
历史知识推荐:光绪宫中现行则例
书名。光绪朝官修。四卷。辑录清初至光绪有关宫内太后、皇后以至太监诸人、各事等条例、事例而成。分训谕、名号、玉牒、礼仪、宴仪、册宝、典故、服色、宫规、宫分、车舆、铺宫、遇喜、安设、进春、谢恩、钱粮、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