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宰怎么写好看:
少宰书法图片
少宰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1)春秋时楚、宋等国置,为太宰副贰,是执政大臣之一。(2)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尚书右仆射置,并兼中书侍郎,行使宰相职权。钦宗靖康元年(1126)复旧。(3)明清吏部侍郎别称。
词语分解:
- 少宰的解释 1.官名。即周礼·天官的小宰,为大宰的副职。 春秋 列国中亦有置之者。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 少宰如 晋 师。”2. 宋 政和 中,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旋复旧称。 明 清 为吏部侍郎的俗称,也叫少冢宰。3.星名。即左垣第三星。在紫微垣。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第二星为上宰,三星曰少宰。”注:“ 石氏 云:‘少宰一星,少辅二星,三孤也。’”
- 少的字典解释 少 shǎo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少
- 宰的字典解释 宰 zǎi 杀牲畜:宰杀
历史知识推荐:拔都鲁
又译拔都儿、拔突、霸突鲁、霸都、把阿秃儿等。蒙古语,意为勇士。蒙古部落贵族常用作美称,蒙、元勇将亦多赐此号。又精选勇武敢死之士组成之突击队,称拔都鲁军。清代沿用,汉字为巴图鲁。